民族学经典著作,民族学包括什么专业

经典语录 2024-03-27 19:49:06 30

民族学经典著作?恩格斯在1884年,马克思去世之后,所出版的《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无疑被视为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第一本经典著作。提到了民族形成的规律。人结合成群;由血缘关系组成原始的家庭型式并形成亲属制度,那么,民族学经典著作?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民族交融的具体表现

1、《金枝》是一部研究原始信仰和巫术活动的科学著作,书名由古罗马神话传说而来,该书中文版大概88万字,作者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法,将这些涉及世界各民族的原始信仰(包括灵魂观念、自然崇拜、神的死而复生,尤其是巫术、禁忌等)的丰富资料,进行了系统地梳理,从中抽绎出一套严整的体系来.\x0d\x0a2、《古代社会》是概括人类起源到比较晚近时代文化发展的实际过程中的第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该书中文版大概118万字.作者一方面将人类社会从形成时起直到希腊和罗马时代所发生的事情按编年体加以论述;一方面用概念和原理去解释这些事情.恩格斯根据《古代社会》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x0d\x0a3、《民俗解析》本书系美国著名民俗学家和人类学家阿兰.邓迪斯教授40余年来的著述精华,共收录不同时期的12篇文章,内容涉及现代民间文学、民俗学和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论、民间故事的母题和类型学研究以及对故事、童话、谚语、谄媚语、传说、游戏等民间文化形式的精神分析学阐释,能够准确反映当代国际学术界相关领域的新成果.该书中文版大概25万字.\x0d\x0a4、《伏羲考》是闻一多先生最据代表性的神话研究著作,也是一篇对中华民族根本神话根本神话的研究杰作.此书融通了中外方法,对中国现代神话学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从而成为中国神话学的经典名篇.而《端午考》等七篇,亦是闻一多先生神话学研究的代表作品,代表了上个世纪前期中国神话学研究的成果.全书15万4千字.\x0d\x0a5、《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以历史朝代为编排顺序,通过出土和传世文物的图像,并结合有机连续的174篇文章,对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沿革及其与当时社会物质生活、意识形态的关系,作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反映了自殷商至清代3000多年间中华民族服饰的情况.书中在解释问题和提出问题方面均有独到见解.全书54万字.\x0d\x0a6、《中国鸟信仰:关于鸟化宇宙观的思考》运用文献、考古与田野相结合的三重文化研究方法,阐述了中国人崇鸟信仰的渊源、现状以及鸟化宇宙观.该书内容详实、环环相扣,不仅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而且穿插了丰富的第一手田野资料,比如传说故事等,另外还配有多达373幅的精美图片,读起来让人兴趣盎然.\x0d\x0a7、应该是《风物考》吧?本书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册展现中华风物的图书.它对古代社会迄今的人们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社会习俗的许多方面都有涉及.包含的范围很广,涉及到中国古代的科技史、社会史、风俗史、考古学、民族学、地理学以及典章制度、社会进化等许多方面,既侧重于物质文明史,又沟通着与社会文化的横向联系.\x0d\x0a8、平章起编著的《成年仪式的德育功能研究》从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将成年仪式划分为原始社会的青春礼、封建社会的成人礼和现代社会的成年礼.与此相适应,按成年仪式的各种仪式标志不同又将其划分为身体标志、衣着佩饰和象征性标志等不同的类型,并提出原始青春礼是以身体标志为主的仪式性活动,宗法成人礼是以衣着佩饰标志为主的成年仪式,现代成年礼是以象征符号标志为主的成年仪式.本书还从结构、非结构和反结构的三维结构角度,研究了成年仪式的基本结构及其人格净化功能、地位逆转与平衡功能和文化认同功能.本书的基本框架就是从成年仪式的结构功能分析入手,分别研究了原始青春礼的宗教信仰功能;奴隶和封建社会成人礼及其宗法教育功能;现代社会的成年礼及其思想道德文化的认同功能.\x0d\x0a9、《中国古代死后世界观的演变》这本书不是很了解.\x0d\x0a10、《礼仪中的美术》选译了著名美术史家巫鸿教授自1985年以来发表的31篇论文.这些论文;围绕着”礼仪美术”这一基本概念讨论了中国上古和中古美术中的多项艺术传统和形式,包括史前至三代的陶、玉和青铜礼器,东周以降的墓葬艺术,佛教.道教美术的产生和初期发展等.这些论文大量使用考古和文献证据,以扩大美术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作者结合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探讨建筑、雕塑、画像和器物等各种视觉形象的组合以及与人类行为及思维的有机联系.其分析对象不再是孤立的物品和图像.而包括了对视觉环境的复原以及对艺术品的创作动因、社会环境,礼仪功能以及观者反应的考察.文章中的讨论往往在两个层面上进行,除了对具体历史问题的考察,还反思有关的学术史和研究方法.相当一批论文从比较文化史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美术的特殊物质性和视觉传统对重新思考中国美术史的叙事结构具有重要意义.\x0d\x0a11、董晓萍老师的《说话的文化》站在中国民俗文化变化的前沿,面对扑面而来的新时尚和新变化,与历史和现实对话,表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全书在处理文献与现实,国内与国外民俗文化的关系上尤有独到之处,它打破了“一国民俗学”的界限,使理论命题关照了历史与现实的方方面面,将说话文化的艺术表演、经济生活、社会基础、节日内涵借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地表达出来,引导人们走近民俗学,认识身边的生活及其含义.

民族学家及著作

他在1795年成立的纽约第二所大学联合学院学习法律,毕业后成为纽约州罗彻斯特的一名律师。由于他早在童年时期就对故乡附近的印第安人种族易洛魁人的风俗习惯比较熟悉,青年时代曾经组织一个“大易洛魁社”以研究印第安人的生活。他作为律师经常为印第安人辩护,维护他们的权利,毕生支持印第安人为反对白人压迫进行的斗争,因此在印第安人中间享有声望。1846年被一个易洛魁部落塞纳卡的鹰氏族收养入族,当年发表了14封《关于易洛魁人的通信》,1851年根据对这个部落的考察,发表了关于易洛魁民族的著作《易洛魁联盟》一书,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民族学著作。

摩尔根长期研究印第安人的社会制度,对人类的婚姻、亲属制度、氏族制度作了大量的研究。并将人类社会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

摩尔根在1861年当选为纽约州众议院议员。1868年又当选为州参议院议员。他从易洛魁人当中发现的特殊亲属制度出发,在密歇根州北部的印第安人中发现实质相同的制度和称呼,根据印度部分地区沿用的亲属关系术语,证明印第安人源自亚洲,1870年他发表了《血亲和姻亲制度》一书,对亲属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为研究家庭史“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及进一步窥探人类史前史的可能”,引起当时人们对社会发展研究的兴趣。

民族学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

《乡土中国》作者是费孝通。

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2005年4月24日),江苏吴江人,当代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名誉校长。

1928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1938年获得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学位,1945年加入民盟,1982年被选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院士,1988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

费孝通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无数的著作。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

人物评价:

费孝通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他在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中,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富民强国。

他以自己的研究工作和社会活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殚精竭虑,不懈奋斗,直至生命的最后阶段。他高尚的品格、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费孝通的一生,经历了中国社会的重大变迁,在他的身上,饱含着爱国主义的情怀。

民族志经典著作

专著《新疆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中国民族学史》(上、下卷,其中下卷合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1998年)合著《中国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发展与保护调研报告》(合著,第一作者,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2008年5月)《中国跨界民族》(民族出版社,1994年)译著《西方人类学新教材译丛》(第一主编,华夏出版社,2008)《艺术人类学译丛》(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人类学历史与理论》(第一译者,华夏出版社,2006年)主编的著作《学科重建以来的中国人类学》(第一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20世纪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经典著作丛书》(副主编,民族出版社,2004起)《20世纪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方法与方法论》(民族出版社,2004年)参编的著作《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宋蜀华、白振声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民族学通论》(修订版,林耀华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中国名著大辞典》(副主编),黄山书社,1994《中华文化名人录》(常务编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资治通鉴大辞典》(编委,并独立完成民族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长城百科全书·民族卷》(分科副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民族学与现代化》(编委),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4《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新疆纵横》,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1

民族学专业必读书目

远在民族学作为独立学科出现之前,世界各国就有许多关于不同民族情况的记录。古埃及第19王朝的金字塔中绘有埃及人、亚洲人或闪米特人、南方黑人、西方白人等族的图象。巴比伦、亚述、波斯等古代帝王的铭文,也有许多民族情况的记载。在西方被称为“历史之父”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中,以大量篇幅叙述了希腊、波斯与西亚各国的地理、历史和风俗习惯, 是研究这些地区民族学的重要资料。 雅典历史学家色诺芬的《希腊史》一书,也有关于小亚细亚和外高加索各族人民的论述。古罗马独裁者G.J.凯撒的《高卢战记》和古罗马帝国史学家C.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两书,有大量的关于古代高卢人和日耳曼人的记载。至中世纪,在一些学者、旅行家、僧侣和商人的著作中,有关于欧洲、地中海沿岸、东亚和南亚各民族的记述。特别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游记较详尽地记载了中亚、中国各地区和南亚各族人民的情况。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丰富优秀文化遗产的国家,从出土的殷商(公元前1766~前1122)甲骨文中,可以约略地了解到当时的一些民族名称,以及他们的生活、礼仪、祭祀和战争等情况。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221)时期,关于各民族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习俗的记载更为丰富。

以上就是民族学经典著作的全部内容,雅典历史学家色诺芬的《希腊史》一书,也有关于小亚细亚和外高加索各族人民的论述。古罗马独裁者G.J.凯撒的《高卢战记》和古罗马帝国史学家C.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两书,有大量的关于古代高卢人和日耳曼人的记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